混凝土保护层使钢筋在混凝土的握裹之下,对钢筋有锚固力,使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受力,让钢混结构发挥正常的功能和作用;而保护层过厚混凝土表面则容易产生裂缝,同时从设计计算模型来看,也会导致截面有效高度减小,降低截面受弯承载力。同时保护层可防止潮湿气体和水渗入,避免钢筋腐蚀并膨胀而破坏混凝土,从而维护结构耐久性,确保其正常的安全使用功能和使用年限。
因此混凝土保护层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重要的结构,但又是很容易忽略的部分。当前,由于保护层设置不当造成钢筋腐蚀、混凝土开裂的问题屡见不鲜,严重降低结构使用年限。比如,很多桥梁使用年限均在15 年~20 年左右,远没达到设计年限,在超载车等其他原因共同作用下,有的甚至需要重建。
1、好技术交底工作
保护层厚度是指从钢筋外侧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。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取决于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、钢筋的规格及混凝土构件的类型等诸多因素。
因此施工单位应认真做好图纸会审,技术交底工作,要使施工人员明白不同的施工部位对保护层厚度有不同的要求,而不是一定统一的。钢筋加工时要放样尺寸要正确,特别是对一些钢筋布置密集,复杂的图纸,钢筋须经计算后根据实际进行放样,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而无法安装以及保护层尺寸偏差。模板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不足或超标,所以应注意模板制作和安装,制作要规范、尺寸要精确。
1)在施工时,特别是钢筋较密集部位,由于振捣有难度,操作工人有时会用振动棒来撬动钢筋,或利用振动钢筋来传导振捣力。这样就会造成钢改正筋的移位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偏差。
2)施工人员不要随意在梁板钢筋上行走,随意踩踏钢筋网片,特别是运输车辆严禁入内,应搭设可移动的操作平台,钢筋工必须跟班作业,发现钢筋损坏和移位等情况应及时校正修复,确保钢筋在混凝土内的正确位置。
这两个问题在建设过程中较为常见,在以往的检测中也往往发现钢筋偏位、下垂导致保护层偏薄甚至缺失的现象,有的模板拆除后就可发现钢筋外露,是必须要改正的问题。